【5.大中观系列 • 心经内义与究竟义 • 序言与后记】
5020001
第一讲 总序
如来藏思想为佛家最究竟见。
千余年来,汉传佛教之禅宗、华严、天台、净土、律、密诸宗;
藏传佛教之 宁玛、萨迦、噶举、觉囊诸派,无不依如来藏思想而建立。
依见地立名,则统名之为大中观;
依观修立名, 则统名之为瑜伽行中观。
然而如来藏学说则久成隐秘,以其关系及甚深秘密缘起之故。
此缘起分为四重(业因、相依、相对、相碍),
于其相碍缘起又分四重相碍(外、内、密、密密)。
观修者依此作重重"抉择",且依此于观修中得重重"决定", 是即成"道次第"。
今本丛书,即主要依此理致以说如来藏之见地及观修。依见地立名,故名为《大中观丛书》。
原书曾在港台两地出版,名为《宁玛派丛书》及《大中观系列》,出版多年,反应甚佳。今又经修订或增订,以期所介绍之法门更能容易理解。
与本丛书配合者,尚有《传统文化典籍导读》二十种,及笔者通俗著作,如《生与死的禅法》等书,若能于此留心,更读本丛书,则当对传统佛家之见修能通盘理解。
佛家传统文化,无论汉传或藏传,均可称为中国之国学,希望本丛书之出版,能在此范围内,令我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学人所重视。
《大中观丛书》以宁玛派的见地与教法为主,其编次亦先确立见地而后才展示各次第的修习基础。
本丛书第一种《四重缘起深般若》,即首先依四重缘起之甚深见地,贯通大乘佛学有关中观、瑜伽行、如来藏三系教法,由此再读《心经内义与究竟义》 中四篇印度论师释论,是能不落于割裂教法而了解"深般若波罗蜜多"。
《心经》为诸部《般若经》之精华,而所开演的"深般若波罗蜜多",其实亦即如来藏"智识双运"的境界;
而证入此境界的方便,则为瑜伽行之观修。是故三系教法,无可割裂。由此论述,应能无谬确立如来藏此佛家最究竟见地。
历来企图对如来藏辩破, 不出于 "中观"与"瑜伽行" 两途 。 上来两 种著译 , 亦 分别从"中观"与"瑜伽行"的角度来探讨如来藏思想,稍作匡扶,免受曲解。如是即说学人之正抉择,并导入印度大乘佛教中对如来藏的实际观修。
本丛书见地部分的最后两部论著,为《决定宝灯》及《无修佛道》。
前者以"了义大中观"的见地抉择"小中观"与"唯识" 等次第教法,以不落有无、空不空等边见的如来藏为究竟;
后者则阐明宁玛派大圆满口诀部中"且却"(khregs chod)法门的 见、修、行、果,是即于开示见地及说观修后,说如何由如来藏观修而生正决定见。盖佛家见修,实无非以抉择 → 观修 → 决定, 为现证之基础。
至于实际观修方面,宁玛派有九乘次第之说,此当为古传的修习系统,于《九乘次第论集》已有介绍。
《大圆满心性休息导引》中,即摄此九乘次第之修习基础,分为外显、内密、密密大圆满三修行处,共一百四十一导引法门。其中"依止善知识"、"皈依"、"修四无量"、"发菩提心"四品,实为大乘显密法门的共同修学。
《大圆满广大心要前行》与《敦珠新宝藏前行赞颂》,为密乘修习的基础前行。
继后的《幻化网秘密藏续》与《幻化网秘密藏续释-—光明藏》,为"生起次第"的根本密续与注释,
而《六中有自解脱导引》则为"圆满次第"的重要法门。
至于大圆满法门的"生圆双运"修习,以其甚深故,此部分论典不便公开印行。然而本丛书对大乘佛教见与修两方面的论述,可说已规模略具。
本丛书译者、著者及编者,虽已尽力,唯限于水平,恐仍有缺点,希望读者能加以区正,当于再版时加以改进。
谈锡永
二OO八年七月